在能源城,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原本互不相識,卻因共同的愛好——跑步走到了一起,在跑步中結下了友誼,組成了一個跑步的團體——跑吧。12月6日,記者很榮幸地見到了這么一群以跑步為樂的人。


從跑吧成立說起
2009年8月8日,是第一個全民健身日,也是淮南跑吧成立的日子,跑吧成員李清江對記者講述了跑吧的成立經過。李清江是一個跑步愛好者,長期的鍛煉讓他認識到許多擁有同樣興趣的人,大家都認為淮南應該有個跑步的群體,在這種情況下,李清江想起了全國一個比較出名的長跑團體——跑吧,咱淮南也成立一個吧,李清江找到了德高望重的中國馬拉松第一人張亮友,張亮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牽頭組成了這個跑吧,20多人在跑吧剛成立時加入了進來,一起交流跑步心得,一起自費去外地參賽。在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上,淮南跑吧的旗幟飄揚在了南京路上。淮南跑吧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退休教師,有產業工人,有銷售代表等等。
高齡的馬拉松選手
在淮南跑吧中最顯眼的莫過于86歲的王在賢老人、83歲的張亮友老人和70歲的李文學老人。王在賢和張亮友頭頂上除了長跑選手的光環,還有著奧運火炬手耀眼的光芒。老人們對長跑的癡情,讓他們成為長跑路上亮眼的星星。雖然86歲的王在賢老人因為年齡問題不能和大家一起長跑,但他的熱情不減當年,在前不久,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事中,王在賢老人還親自帶隊前去參賽,而張亮友老人還堅持參加了4.5公里的健身跑,并以較好的成績圓滿的完成了比賽。
這里就要說說李文學老人了,雖然年屆七旬,但是多年的鍛煉讓他顯得很年輕。說起跑步,李文學顯得情有獨鐘,他曾經是本市某小學的任課老師,身體一直不太好。1980年偶然一個機會讓他轉崗當上了體育老師。體育老師自己也得鍛煉啊,要不怎么帶學生,李文學從那時起開始了體育鍛煉并逐漸迷上了長跑。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李文學的身體素質也有了明顯的變化。
隨后,他參賽并獲得了區里舉行的長跑比賽第二名,他帶的學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1992年,李文學又參加了淮南市的長跑比賽,并取得了老年組的第一名,從1998年退休后,只要有長跑比賽他都參加,而且經常是摘金奪銀。2000年,他帶領學生參加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一個學生竟取得了女子半程馬拉松比賽的第26名的好成績。2009年,從來沒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的李文學在加入跑吧后經不住“誘惑”,以70歲的年齡報名參加了上海國際馬拉松比賽,在比賽中,他跑完了全程,取得了3小時43分的好成績,據跑吧其他人說,他可能是這個年齡的選手中跑得最快的了。李文學很有信心地說,第一次參加馬拉松,還是沒有太把握好節奏,下次參加的時候,成績應該比第一次要好!
夫妻馬拉松愛好者
在淮南跑吧中有三對夫妻讓人著實羨慕,都說人生路上夫唱婦隨,這長跑路上,也有三對夫妻緊緊相依,他們是張亮友和尚殿娥,陶碩和姚華、李愛祥和況敬愛三對夫妻,而張亮友和尚殿娥老人是其中年紀最長的一對。張亮友老人是大家所熟知的,而其老伴尚殿娥老人也有著輝煌的長跑歷史。今年已經78歲的尚殿娥老人雖然個子不高,但腿腳靈活,聲音爽朗,做事講話干脆利落。尚老說,年輕時她的身體就不好,有哮喘、氣管等方面的疾病,有時走路急了都喘,后來在張老的勸說下,便開始騎自行車,到了1982年,尚老跟張老開始練習跑步,隨后參加了全省運動會,這是尚老第一次參加長跑比賽,雖然長跑難住了尚老,但她憑著毅力還是頑強地走了下來,也因為比賽的鼓勵,尚老堅定了跑步的信心,也從那開始,尚老經常參加全市的運動會及全國性的運動會,直到今日,尚老已參加了上百次的長跑比賽,成為長跑界一位響當當的女將。雖然年紀大了,但夫妻倆的長跑目標還沒變,倆人每天一大早3點多鐘就從家出發,張老騎自行車,尚老跑步,在九龍崗一帶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跑友的成績讓人引以為豪
雖然淮南跑吧成立不久,但跑吧中的幾位選手可謂是長跑老將,并參加過多次比賽。其中陶碩便是其中之一。有著4個全程,4個半程比賽經驗的陶碩已近60歲,和許多長跑愛好者一樣,陶碩對長跑有著特殊的熱愛,而領他入門的也就是張亮友老人。陶碩說當年參加單位的運動會,雖然從未跑過,但在單位成績還是不錯的,因為那一次的比賽,也奠定了陶碩以后的長跑步。2005年,省老年體協舉辦了中老年長跑比賽,當時陶碩參加的是一萬米比賽,在一旁觀看的張亮友老人看到陶碩跑步時的精氣神不錯,便問他能否跑馬拉松,當時陶碩就很吃驚,說自己能跑1萬米,但沒跑過馬拉松,于是賽后張老便帶著陶碩從十五中一直往東跑,在11公里的道路上跑了一個來回,陶碩沒有任何不適,而且感覺還可以接著跑,看到陶碩的成績如此好,張老把一張上海馬拉松的邀請函放在了陶碩的面前,陶碩開始了自己的馬拉松生涯,也就在今年,陶碩參加了三次全程跑,三塊紀念牌成為陶碩引以為傲的永恒記憶。
在跑吧中被譽為“二李”的李清江和李井礦也是難得的跑步人才。李清江是淮南人民頗為熟悉的跑手,今年北京挑戰100公里使李清江成為一位名人,其實在去年李清江便開始了自己的100公里挑戰賽。11月23日是李清江的生日,和別人的慶生不同,李清江選擇了長跑,去年的生日當天,李清江輕裝上陣,在正在建設中的山南新區跑完了100公里,今年10月30日,李清江獨自一人挑戰24小時,只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就在前不久剛剛過去的11月23日,李清江再次挑戰100公里,用特殊的方式又一次紀念了自己的生日。
李井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跑步發燒友,從小就對跑步很“癡狂”。李井礦回憶說,小時候家人并不太支持他,他就早上3點起床出去跑步,5點回家睡覺,家人很奇怪他的鞋爛得快,卻找不到原因。1989年,19歲的李井礦取得當時的礦務局舉行的長跑比賽第六名后,家人才漸漸支持他跑步。1991年,李井礦有幸得到了張亮友的指導,1997年,他參加了全國登泰山比賽,6666個臺階,9.6公里,李井礦順利完成,取得了青年組第16名的優異成績,這更讓他信心大增。此后,雖然工作忙,但是他幾乎每年都參加淮南市的長跑比賽,就在前不久的上海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他以3小時13分的成績成為淮南選手中的第一名,這個成績與國家二級運動員不相上下,李井礦卻不滿意,他覺得自己可以超越,他要向3小時邁進。
想在淮南舉辦馬拉松
作為淮南跑吧的領軍人物張亮友老人對馬拉松有許多期盼。“如果淮南能舉辦馬拉松比賽就好了。”這句話不僅是張亮友老人的期望,仿佛也是淮南跑吧跑友的心聲。“我們淮南有豆腐,我們淮南有八公山,我們淮南有山南新區,我們為什么不能辦個像中國豆腐文化節那樣的馬拉松比賽,我們有很多條件。”只要談起馬拉松,這些跑友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有著說不完的話,曾經參加過多次馬拉松比賽的陶碩看到鄭州、東營、上海、北京等地的馬拉松比賽,特別讓他神往,他曾經不止一次想過,如果能在淮南舉辦馬拉松比賽該有多好,既提高了市民的身體素質,又讓淮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淮南。“其實淮南有很多優勢,我們淮南區域像一條絲帶,我們可以從東跑到西;我們可以介紹山南新區,從山南新區跑到高速公路連接線;我們可以跨市,從淮南跑到蚌埠……”跑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激昂的語言足以打動每一個人。
為了讓淮南市民更多地了解跑吧,這次參加上海國際馬拉松比賽的16名選手還專門帶回上百面印有“淮南跑吧”的小旗子,他們準備把小旗子插在自行車或者跑步時帶在身上,讓更多的淮南人知道跑吧,讓更多的淮南人了解跑吧,了解長跑。
如果你想快樂,就一起來跑吧;如果你想健康,就一起來跑吧!
圖一:李文學
圖二:參賽選手合影
(記者 王玲 陸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