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實施第一周,記者探訪淮南食品經營市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已經一周時間,在新法實施的第一周里,淮南市的食品經營是否符合新法規定?淮南市民對新法具體內容了解多少?他們又是怎樣看待新法的實施?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淮南部分食品經營場所和市民。
自制熟食包裝待規范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第四十二條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等信息。
近日,記者走訪了淮南市區一些大型超市,由于之前淮南市相關部門對超市自制熟食的衛生狀況監管較嚴,記者發現,這些大型超市的自制熟食區基本都能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完善自身防塵、防蠅等設施,但在熟食的保質期方面,有些超市還存在著標識不明等問題。
記者在朝陽中路一家大型超市的熟食銷售區購買了幾個饅頭,接過現場包裝的饅頭后,記者看了看貼在包裝上的條形碼標識,發現上面只有單價、數量等信息,當記者詢問為什么條碼上沒有標明保質期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饅頭都是當天現做現賣,而且饅頭買回去市民基本上都是當天食用,所以一般都不會過保質期。
當記者把新法中的規定告訴銷售人員時,他們說對新的規定尚不了解,日后會根據法律規定,逐漸完善自制熟食的經營狀況。
“免檢食品”基本消失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也就是說以后任何食品包裝袋上不得再使用免檢標識。記者通過近一個星期的走訪發現,以前貼有“M”形免檢標識的食品在市場上基本消失,原來一些使用免檢標識的食品如今都已換上了新包裝。
據記者了解,“免檢標識廢除令”早在去年9月就已下發。從今年1月1日起,所有食品企業都不得使用印有免檢標識的包裝及其他宣傳資料。但食品免檢標識廢除令發出后,考慮到免檢食品企業仍有一些庫存包裝,為了避免浪費,規定生產日期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含31日)的帶有免檢標識包裝的食品允許出廠、銷售。也就是說,去年生產的、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如果老包裝上仍然有免檢標識,可以繼續銷售。而今年1月1日后生產的食品,其包裝都不得再使用“免檢”標識,否則最高將處以20萬元罰款。
采訪中,一家大型超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國家發出免檢產品廢除令,超市在采購食品時就非常注意,基本上杜絕了帶有免檢標識的食品進入超市。
進口食品具備中文標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市民開始逐漸青睞超市里銷售的價格相對昂貴的進口食品,對于這些進口食品,新法也有相關規定。其中第六十六條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記者在淮南個別幾家銷售進口食品的超市里找到了各式各樣的進口食品,在花花綠綠的外包裝上都貼有中文標識。一旁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進口食品進入時,通過檢疫的就會有中文標簽,沒有中文標簽的食品,很可能是走私等非法渠道進來的,由于不能保證質量,正規的超市都不會銷售沒有中文標識的食品。
生產企業自律最重要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有關人民生命安全。對于《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淮南一些接受采訪的市民對其實施后即將帶來的效果充滿期待。
“我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添加劑的一些規定,如果以后食品生產企業都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去做,那我們的食品安全就能進一步得到保證。”市民吳先生在采訪中說道。
還有市民告訴記者,《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食品生產企業一些威懾。但他們更希望食品生產企業能夠自律。“光靠處罰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我們更希望企業在法律的約束監督下能夠自律,保證食品安全。”市民童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 張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