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廖凌云 通訊員 閆筱璨)近日,田家庵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及勞動爭議審判團隊成功調解一起歷時兩年多的工傷賠償糾紛案件。原告劉某在簽訂調解書當日即收到首筆賠償款,這起勞動爭議引發的維權案件終于畫上圓滿句號。
2022年9月,劉某入職淮南市某物流運輸有限公司擔任司機。2023年2月7日凌晨,他在外省卸貨時被突然垮塌的煤灰袋壓傷,后被認定為工傷,經鑒定為八級傷殘,停工留薪期為九個月。然而,由于公司未為其繳納工傷保險,且在劉某停工留薪期內注銷了登記,導致其維權陷入困境。
“從我受傷到現在,公司一直不認賬,一分錢賠償都沒拿到。”調解過程中,劉某無奈地說道。被告黃某(公司掛名股東)則哽咽表示:“公司已注銷,我獨自撫養孩子,靠打工維生,實在無力承擔高額賠償。”
面對雙方的實際困難,承辦法官判斷案件具有調解基礎,隨即采取“背對背”調解方式,分頭溝通。法官向劉某釋明公司主體已注銷的法律后果,同時向黃某闡明法定賠償標準及原告的讓步誠意。經多輪協商,雙方最終達成協議:黃某分期賠償劉某工傷損失共計18萬元,其中當場支付3萬元,余款于2026年1月底前付清。
“兩年多了,終于拿到第一筆賠償!”劉某激動地說。為確保協議履行,法院將持續督促黃某按期付款,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