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明星 攝影報道)“我們今年種植的蜜薯,不僅產量高,而且市場行情好,一直供不應求。”田家庵區史院鄉尹祠村蜜薯種植基地負責人朱凌云高興地說。今年,史院鄉“尹祠蜜薯”喜獲豐收,呈現產銷兩旺的喜人景象。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近日走進史院鄉尹祠村800畝蜜薯種植基地,只見專業挖薯機器在田間來回穿梭,個個色澤紅艷飽滿的小蜜薯破土而出,村民們熟練地去土、分揀、裝箱……現場呈現一派繁忙的場景。
朱凌云介紹,尹祠村靠近瓦埠湖,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氣候適宜,種出來的蜜薯色澤鮮艷、口感好、營養豐富。今年種植的“西瓜紅”品種蜜薯喜獲豐收,畝產量達2000多公斤。
“‘西瓜紅’蜜薯表皮鮮亮,無絲無筋,有一種糯糯的甜。另外,蒸、烤、炸、煮都可以,老少皆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朱凌云介紹,收獲的蜜薯主要銷往江浙滬以及廣東等地,以大型農貿市場批發為主,銷售一直供不應求,價格相比往年也更高一點。
蜜薯種植也帶動著周邊村民的增收。“一天120元,我已經在這里連續干了快10天了,忙的時候,基地中午還管一頓飯。”在田間給蜜薯去除附著泥土的村民門傳群說道。朱凌云介紹,多的時候,基地雇傭了四五十人,都是周邊的村民。
“今年畝產值約3800元,純收入近2000元。”朱凌云表示,明年打算將蜜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左右,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綠色農產品種植,通過發展蜜薯種植產業,以小蜜薯撬動甜蜜大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史院鄉尹祠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李盎表示,下一步將構建上下銜接、系統完善的產業鏈,從上游的組培苗培育,到中游的種植、管理、采收,再到下游的加工、包裝、銷售,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銷售鏈條,同時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申報和專屬商標注冊,努力培育淮南蜜薯領域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把小蜜薯做成大產業,讓“土特產”成為農民群眾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