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廖凌云 通訊員 張帆)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田家庵區人民法院泉山法庭設立“舜心調解室”,樹立定分止爭、司法為民的工作理念,積極推動人民法庭多元化解紛工作模式。近日,“舜心調解室”就成功調解了一起因買賣合同引起的糾紛。
原告系制作鋼材建筑材料的公司,被告系從事建筑工程行業的承包商,多年來雙方業務往來頻繁,被告多次在原告處購買鋼材用于建筑施工。工程結束后,由于被告承接的項目未能結算到工程款,故其一直拖欠原告鋼材款,這一拖就是十多年。
根據原告陳述,被告出具欠條后,僅還款2萬元,剩36000元未付,原告多次催要無果,遂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欠款本金和利息共計6萬余元。
泉山法庭“舜心調解室”的調解員接到卷宗材料后,發現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便約原被告雙方到調解室“聊一聊”。被告表示,欠付原告鋼材款情況屬實,但同時坦言自己這些年做生意失敗,經濟壓力很大,目前暫時沒有能力償還欠款。而原告認為被告在找理由想繼續拖欠,氣憤不已。
調解員見雙方言辭逐漸激烈、面對面溝通無果,遂果斷采用“背對背”調解方式。一方面,調解員對原告進行安撫和疏導,告知其被告所述并非故意捏造,目前還款的確有困難,希望原告看在雙方合作多年的情分上適當多給被告一些時間。同時,對被告進行釋法說理,告知其該案欠款的事實是沒有爭議的,不能一味地逃避,要有積極的態度和還款意愿,不能因為自己資金短缺或者工程款未結算就拖欠十多年。
經過不懈的溝通勸導,原告放棄了利息訴請,被告也同意分期還款,雙方最終達成了還款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