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中午,經過近5個小時的采集,剛下考研考場就奔赴“救命戰場”的安徽理工大學大四學生魯嘉棟在安徽省立醫院順利捐獻324毫升造血干細胞。他與此前已完成捐獻的同班同學趙智偉創造了同時留樣接續捐獻的全國先例。
熱血青年 以生命為諾
魯嘉棟是安理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四學生。提起捐獻造血干細胞,在這個學校已不算什么新鮮事,尤其是這兩年來,該校學子更是創造了很多全國首例。和魯嘉棟在同一場活動中一起留樣的同學就有3人配型成功,并都完成了捐獻,再次創造了全國先例。
魯嘉棟剛入學就加入了校“明星社團”——愛心社紅十字會志愿服務隊,成為一名紅十字志愿者。2021年3月21日,這支服務隊在校園內開展了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動員活動,魯嘉棟帶頭獻血并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
2023年10月,一個來電讓他收獲意外和驚喜:“您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您還愿意繼續捐獻嗎?”“肯定愿意!” 魯嘉棟堅定地回答。
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的魯嘉棟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約定好時間后,按時進行了高分辨率匹配采樣和體檢。
考研救命 無縫銜接
因患者病情不穩定一直難以確定捐獻時間。這期間,魯嘉棟加緊復習備考。得知和自己一起留樣、又前后差不多時間配型成功的同班同學趙智偉在考研前完成了捐獻,他不免有些著急,擔心考研與捐獻時間發生沖突。
2023年11月底,魯嘉棟的捐獻時間確定下來,12月24日入院準備,29日捐獻。可入院這天恰巧是研究生考試的最后一天。經協商,在不影響患者救治的情況下,將他的入院時間延遲半天,魯嘉棟的心終于定了下來。
“我考完了,可以去上另一個更重要的‘戰場’了!”12月24日傍晚,一走出考場的魯嘉棟便在凌冽的寒風里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去電話。12月25日上午,魯嘉棟趕到安徽省立醫院注射動員劑,次日一早再次注射動員劑后,又趕回學校辦理畢業生信息采集等事宜,晚上再趕回醫院。
品學兼優 責任與愛同行
用品學兼優來評價魯嘉棟毫不為過。作為班級思政委員的魯嘉棟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連續3年獲得校級獎學金,還是校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更是在大二就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他從不吝嗇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同學分享。室友張小龍剛入學時學起專業知識非常吃力,魯嘉棟主動和小龍交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全盤托出,和小龍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樂于助人是同學們提起魯嘉棟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隔壁宿舍的同學騎車摔傷了腿,嘉棟貼心地去看望。細心的他發現同學不僅是腿受傷了,還伴有發燒等癥狀,他立馬奔到校醫室尋醫拿藥,悉心照料。
善心善舉 義無反顧挽救生命
魯嘉棟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他們生性善良,平日里和親朋鄰里互幫互助。受父母影響,魯嘉棟姐弟倆也是自幼充滿愛心。姐姐早就有獻血的愿望,可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未能實現。魯嘉棟說,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是替姐姐完成一個未了的心愿。
媽媽身體不太好,懂事的魯嘉棟怕家人擔心,一直沒有告訴他們自己捐獻的事。“我是個成年人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給家人增加負擔,捐獻造血干細胞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多有意義,即使自己做一點犧牲,也值得。”魯嘉棟淡然地說。
入院當天,得知輔導員將此事告知了媽媽,魯嘉棟很是擔心。
經過5天的住院準備,2023年12月29日魯嘉棟順利實現了捐獻。在采集床上,接到媽媽打來的視頻,看著媽媽一直在心疼地抹眼淚,魯嘉棟滿臉笑容地安慰著。
至此,魯嘉棟也成為安徽省第585例、淮南市第66例、安徽理工大學第2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2023年安徽省最后一位捐獻者。(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