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今日視點 > 英雄無名未被遺忘 民族有魂薪火相傳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英雄無名未被遺忘 民族有魂薪火相傳
【字體: 】 發布時間:2023/8/15 9:40:09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炮火中覺醒 在追憶中自強
英雄無名未被遺忘 民族有魂薪火相傳

歷史勿忘,吾輩自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8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先后走訪了壽縣堰口鎮和炎劉鎮兩座不同尋常的墳墓——“鬼子墳”和“廣西墳”,兩座墳講述了壽縣人民和抗日將士不甘屈辱、奮力抗戰的英雄事跡,記載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讓當代人和后世子孫永遠銘記。

這里有罄竹難書的罪行 也有奮起反抗的精神

壽縣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高峰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日本侵略軍迅速占領我國大片土地。為了有效控制江淮腹地,掠奪資源,日軍分別于1938年6月、1939年11月和1940年4月共三次攻入壽縣城,古城人民遭受5年零4個月的蹂躪和摧殘。1941年,日軍占領壽縣東部、東南部大片土地,并企圖擴大侵占壽縣南部地區。

在壽縣堰口鎮十字路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見到了94歲老人代多艮。代老耳不聾眼不花,思路十分清晰,說起“鬼子墳”的來歷仍記憶猶新。

“1941年初秋,有三個日本兵從堰口集來到江黃村。有一天晚上,其中一個日本兵掉隊了,走在路上時遇到一個趕集歸來的程姓姑娘。日本兵見色起意,便上前追趕。”說起當年情形,代老咬牙切齒。驚慌失措的姑娘邊跑邊喊,慶幸的是,程家人和鄰居都聞訊趕來。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種種惡行早已讓當地百姓恨之入骨,程家人氣憤不已,毫不退讓,端著土槍與持槍的日本兵對峙了一段時間,氣氛十分緊張。

代老回憶道:“程家人沿著鄉間小路將日本兵漸漸逼退,很快來到一處高崗地,這一片是亂葬崗,位置較為隱蔽。對峙中,他們發現日本兵槍里并沒有子彈,便毫不猶豫地用土槍將其打死,就地掩埋在亂葬崗。”據說,當年夜里,附近戴家樓村有人割下日本兵的頭顱,去國民黨壽縣政府臨時辦公地保義集領賞。此后,未曾有人來尋找失蹤的日本兵,那座埋葬日本兵的墳墓便被當地百姓叫做“鬼子墳”,成為日本侵華的又一鐵證。

在十字路村黨總支副書記代紹奎的帶領下,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找到了“鬼子墳”所在地,高高隆起的土坡被一圈植被和莊稼圍起,雖已無法走到近處看清其真實面貌,但是日本侵略軍所到之處生靈涂炭,所犯罪行罄竹難書的事實不能改變,他們作惡多端的行徑銘刻在此,民眾奮起反抗的精神永遠留存。

這里有浴血奮戰的慘烈 也有從未忘卻的紀念

離開了堰口鎮,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驅車來到炎劉鎮炎劉村,這里有一座埋著廣西桂系抗日陣亡將士遺體的大墓,當地百姓稱之為“廣西墳”。

在炎劉鎮黨政辦副主任陶應曉的帶領下,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找到了“廣西墳”,部分村民的房子建在其上方,但是還能依稀看出它的形狀。墓地呈矩形,東西走向,埋葬了廣西桂系抗日部隊兩位營長以及300余名抗日將士的尸骨。據介紹,這里曾經有一位李姓老人是“廣西墳”來歷的親歷者,已于幾年前去世。李老曾經將當年的情形詳細地向陶應曉進行了講述,這段歷史也在陶應曉的文章中呈現。

1940年4月,盤踞在淮南的日本侵略軍第三次占領壽縣城。為鞏固防線,日軍在小甸集、李山廟等地修筑碉堡和炮樓,對壽縣南部地區構成嚴重威脅。1942年,日軍的猖狂行徑使得抗日部隊十分憤怒,他們決定拔除日軍設在小甸集、李山廟等地的據點,這一任務交給了廣西桂系抗日部隊的蕭封綱營長等將士。

李山廟一戰十分慘烈,全營300余名官兵浴血奮戰,堅持到最后一刻,大部分將士壯烈犧牲。日軍侵略軍傷亡數倍,囂張氣焰被狠狠打擊。這一場戰役阻攔了日軍妄圖占領壽縣南部地區的步伐,他們被迫從這一帶撤離,不敢再作據點。

戰后,心懷感激的當地百姓將抗日將士們的遺體從數公里外的前線戰場帶回到部隊營地,兩位營長各用一副薄木棺材下葬,其余士兵均用白布包裹埋下。300余名廣西官兵永遠長眠在了異鄉炎劉,這座“廣西墳”銘記了桂軍在壽縣抗擊日軍的英勇事跡。據當地百姓稱,之后的好幾年清明節,都有不少人來到這里紀念英雄,告慰英靈。

采訪中,82歲的老村民組長王世成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他年幼時曾聽老一輩說,戰爭結束后,桂系部隊中還有兩位何姓軍醫留了下來,在此成家,他們的后代也在這里繼續行醫,造福百姓。

王世成說,如今,當地村民們的房子蓋在了“廣西墳”所在地上方,當年建房時曾挖出過白骨。“一位村民在地里松土時挖出過一個頭骨,當她知道這是抗戰將士的尸骨時,便懷著敬畏之心將其趕緊深埋地下。在他們心中,英烈們長眠于此,定能保衛這片沃土。”

記者手記:

英雄無名,抗戰有跡,民族有魂。

雖山河日新,國力日強,但曾經的血與淚,我們永遠不能忘,也不敢忘。

通過記者的走訪,兩座“墳”中展現的抗戰將士和抗戰民眾的事跡清晰浮現。抗戰中有太多人揮灑熱血,犧牲生命,如今雖無法考證他們的姓名,但是他們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的精神卻歷歷在目,永遠記在所有人心中。

圖一:“鬼子墳”所在大致位置

圖二:94歲老人代多艮講述“鬼子墳”來歷

圖三:“廣西墳”所在位置

(記者 付莉榮 蘇國義 攝影報道)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泰和县| 龙川县| 磐安县| 奇台县| 通河县| 明溪县| 龙井市| 德惠市| 平泉县| 万盛区| 陈巴尔虎旗| 湘乡市| 安新县| 江西省| 金乡县| 格尔木市| 丹棱县| 宜川县| 古交市| 南乐县| 中方县| 镇雄县| 凤翔县| 吴忠市| 清丰县| 江陵县| 烟台市| 庆云县| 林口县| 沈阳市| 图木舒克市| 右玉县| 洛扎县| 绥宁县| 宁城县| 龙州县| 浦东新区| 米脂县| 平遥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