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壽縣篇”今晚播出 請為家鄉打call
據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組的反饋及最新CCTV-4節目表確定,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壽縣篇”將于2月1日20:00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首播,時長30分鐘。同時,《記住鄉愁》欄目組還發起了“你最中意哪座古城?”的網絡投票,請讀者為自己的家鄉投上一票!
本期《記住鄉愁》題目為《壽縣——金湯永固 久久為功》:淮河岸邊,淝水之畔,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護佑一方黎民百姓,一座水利灌溉工程,惠澤子孫千秋萬代,一部鴻篇巨制《淮南子》,延續古城千年文脈。安徽壽縣,這座曾經“九省通衢”的咽喉要塞,在一代代古城人的守護下,屹立不倒,綿延至今,被譽為“鐵打的壽州城”。斑駁的城墻,古老的故事,不僅講述著古城千年傳奇,也傳承著中國人久久為功的古老智慧。
據悉,《記住鄉愁》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組織拍攝的系列紀錄片。第一季至第五季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展播紀錄片、動畫片目錄。
“一城一風采,一城一傳奇!薄队涀∴l愁》第六、第七季聚焦古城,以中華大地上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積淀豐富的古城為拍攝主體,講述一座座古城在歷史長河中的榮辱興衰,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古城中的由來和發展,展現新時代文化的傳承,為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從2021年元旦起,《記住鄉愁》第七季開始播出。
本期《記住鄉愁》“壽縣篇”的主題詞是“金湯永固”,金湯永固的意思是指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城池和陣地非常堅固,牢不可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古城內,前人在抗擊洪水的過程中,便立有“金湯鞏固”的石刻,至今仍在原址保留。
壽縣以城墻聞名于世,擁有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城墻。難能可貴的是,壽縣的古城墻至今還發揮其抗洪功用,在1954年、1991年洪水大泛濫中,保護了壽縣免于滅頂之災。老人回憶,城外洪水滔天,城內生活如常。而在2003年及去年夏季洪水中,城門封堵,古城墻又發揮出它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的作用,保護城內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壽縣,說到發水治水,則不能不提起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建“芍陂”即今“安豐塘”。芍陂已有2600年歷史,與都江堰、鄭國渠等并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千百年來在灌溉農田、發展生產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2015年獲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稱號!俺嗲飿I,芍陂富萬家。豐功同大禹,偉業冠中華!睂O叔敖與芍陂同留下千古美名。
壽州文化人趙陽是安豐塘非遺傳承人,在安豐塘工作多年,對安豐塘感情深厚。欄目組確定,安豐塘的故事便由其講述。趙陽介紹,拍攝之前,《記住鄉愁》“壽縣篇”編導呂明月專門約見他,進行溝通和交流。趙陽表示,安豐塘至今仍在發揮蓄水灌溉作用,是因為自楚相孫叔敖創建以來,歷代官員和百姓一直都在進行修復完善,一代接著一代干。他們管這座塘叫“當家塘”“幸福塘”,都把竭心盡力管好用好安豐塘,當作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事情。古代芍陂至今的水利作用,也是歷代持之以恒的結果,非常契合“久久為功”的主題。這讓呂導很滿意。
此前呂導在芍陂旁邊的孫叔敖紀念館踩點時,看到展廳有一張題為《工地上的合家歡》的圖片,上面有一位老人,帶著一家7口兩代人在修塘,背后是更多人修塘清淤的場面,照片攝于上世紀90年代。呂導被震撼了,他期望能讓這位老人講述修塘的故事,卻苦于一直沒有找到。巧的是,在與趙陽的交流中,得知這張照片正是趙陽當年拍攝的,順此線索,節目組找到了健在的老人,編導的構想得以實現,拍攝順利推進。
從2020年9月開始,《記住鄉愁》欄目組到壽縣開展考察調研,11月份拍攝組正式進駐壽縣,尋找出一個個契合節目主題的拍攝對象,由普通百姓來完成敘事內容。本篇于去年12月攝制完成,還原了一個多元、本真、活色生香并充滿煙火味的壽縣古城。據悉,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在繼2018年央視《中國影像方志》(壽縣篇)播出之后,將再次在央視平臺向全國和世界呈現古城風采。(記者 張雪峰)
(圖片由壽縣融媒體中心提供)